辜鸿铭(1857年7月18日—1928年4月30日)名汤生,字鸿铭,号立诚,自称慵人、东西南北人,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、冬烘先生,英文名字Tomson。祖籍福建省惠安县,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。学博中西,号称“清末怪杰”,精通英、法、德、拉丁、希腊、马来西亚等九种语言,获十三个博士学位,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、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。他将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译成欧洲文字,传播国外,为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并著有《中国的牛津运动》(原名《清流传》)和《中国人的精神》(原名《春秋大义》)等英文书,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,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,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: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,不可不看辜鸿铭。
青少年时代求学英、法、德等国,1880年前后回槟榔屿,被派往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服务。不久辞职回国。1885年入张之洞幕府,从事翻译工作,历时20余年。1905年任黄浦江濬治局督办。1908年被清政府委为外务部员外郎。1910年获清廷赏赐的文科进士称号。同年辞外务部职,到上海任南洋公学校长。辛亥革命后,仍表示效忠清廷,拒剪发辫。不久移居北京。 1913年被五国银行团聘为翻译员。1914年应邀去日本和台湾等地讲述孔子学说,抨击西方文化。1917年回国,一度任张作霖顾问。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,讲授中国经、史和英国诗歌。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,对“五四”运动持讽刺态度。1928年病逝于北京。著有《读易堂文集》等。
代表作品:《中国的牛津运动》《中国人的精神》。
主要成就:著《中国的牛津运动》;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、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