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2年10月,周总理在北京接见了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。
当时的中国正需要大量人才,会谈期间,周总理向李政道提出,“中国科学事业不够发达,能不能从国外请一些教授来中国。”
李政道则表示,“为什么要从国外邀请?我以前的很多老师,他们在科学上的造诣根本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,比如束星北。”
就这样,束星北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有着天下第一才子、“中国爱因斯坦”之称的人,在李政道向周总理提及时,他却在扫厕所,一扫就是十几年。
束星北,江苏扬州市人,“中国雷达之父”,“无线电之父”,李政道的物理启蒙老师,25岁时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学位。1927年年底,束星北被爱因斯坦聘为研究助手,1931年回国。
在海外学习工作期间,束星北能力突出,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认可。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期间,是这座大学生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,一度被认为是“东方的剑桥”。
当时的浙大物理学,束星北和王琻昌是两个标志性的无物理学家。在竺可桢宽松的教育管理理念下,束星北于1945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雷达。1950年,在浙大思想改造中,束星北不满苏步青受侮辱,亲自找领导理论,后遭到批判。
真正的考验在1957年来临,这年束星北被戴上“极右分子”的帽子,工资更是一落千丈。作为家中生活的唯一收入来源,束星北甚至经常假装家中无人,目的是躲债。
1958年,束星北来到青岛月子口修水库,接受改造。水库工程结束后,束星北被安排到青岛医学院继续接受改造,任务是扫厕所。
束星北再也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科学家了,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举国沸腾。一心想为国效力的束星北,躲在家中,泪流满面。束星北急于向改变这样的境遇,还觉得自己还有力量为国做贡献。
可这个机会却来的太晚,直到自己的学生李政道回国。此时的束星北已经70岁高龄,生命中最宝贵的20年时间,蹉跎掉了。平反后,束星北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用。
深知自己时日不多,束星北拼了命的努力,自己年迈但一定要给国家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。1983年10月30日,束星北因病去世,享年76岁。去世前,束星北希望把遗体捐给青岛医学院,以作医学研究之用。
当时青岛医学院正值换届,没有张罗这件事,半年后人们发现束星北的遗体早已腐烂。于是,束星北的两个学生,草草将老师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。如今埋葬束星北的地方,早已建起了高楼大厦。拳拳赤子之心,有谁能懂?
参考资料:《束星北档案》